导演 │ 范立欣
製片 │ 徐秋丽
张洪因为家族遗传的青光眼,在 21 岁时彻底失明。儘管妻子希望过平静的生活,但张洪却一直渴望成功, 想要证明自己,也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受美国盲人登山家埃里克攀登珠峰的故事启发,站在世界最高点,成为了他生命新的方向。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已经 45 岁的他,也把这看作成功的最后一次机会。但体能的挑战、资金的缺乏、家人朋友的质疑,这些都是他通向梦想道路上的阻碍。
2021 年 3 月,张洪终于成行,出发前往尼泊尔,踏上了实现梦想的旅程。但等待他的却是糟糕的天气,危险的冰川,以及和中方嚮导之间越来越激烈的争吵和矛盾。张洪最终能成功登顶珠峰,改变他的命运麽?
导演 │ 洪溢临
製片 │ 郭晓东
故事发生在福建省农村。九十年代在计划生育背景下,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吴亚春和妻子因交不起罚款又想生儿子,无奈把两个女儿送走。三十年后,吴亚春送走的大女儿离婚后带着女儿回到原生家庭生活。吴亚春也因送走女儿承受着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纪录片讲述有关暴力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往事。那些引产下来啼哭的婴儿不计其数,血与泪的历史,村里的百年大树见证了一切。
导演 │ 尚若白
製片 │ 黄郁茜
47 岁的臺湾歌仔戏演员张孟逸,在 2018 年突然面临重大转折:被国宝演员廖琼枝任命为臺湾歌剧团薪传团长。演员、老师、团长,这部电影呈现了张孟逸面临日常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各种脸谱。在舞台上,她经常唱歌和哭泣。在日常生活中,专注于工作,悲欢离合描绘了这位女演员的肖像,她为我们打开了她的世界——臺湾歌仔戏的大门,让我们探索。
导演 │ 赵倩
製片 │ 游晨宜
生活在河南平原村庄里的赵东洋,和他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他们被已在外省安家的亲人们遗弃,只能靠政府扶贫金度日。东洋罹患精神分裂症,他坚信他是一位着名音乐创作人,他的老母亲不以为然。东洋的病情日益严重,他的母亲终日蹲坐在大门口以逃避其子殴打。终于在一次精神分裂发作时,东洋杀死了母亲。母亲去世后,东洋先是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又被送回吴庄独自生活。他接下来的命运即将走到何处?
导演 │ 谭墨
製片 │ 李姗姗
时隔七年,海归谭墨第一次在家过春节。三十岁依然单身,母亲劝女儿点掉脸上的泪痣。爷爷的突然到访看似是叙旧,实则是催婚。压力之下,谭墨开始寻找自己多年单身的原因。一段姐弟恋的到来能否为生活带来曙光?突如其来的癌症让谭墨陷入了彻底的自我反思。
导演 │ 萧菊贞
製片 │ 陈添顺
从 1971 年 Intel 第一颗微晶片诞生至今 50 年,全球进入了硅科技的快速发展期, 我们生活在一个重度依赖晶片转动生活的年代,从手机、电脑、汽车,甚至到国防太空工业都需要晶片。而全球晶圆代工有 65% 的供应都来自臺湾,这个土地面积只佔世界 0.02% 的小岛。1971 年也是臺湾退出联合国的一年,在 70 年代外交上风雨飘摇、岛内也需要经济转型的时代里,臺湾派出了一群年轻人到美国 RCA 取回了发展半导体晶片製程的火种,他们后来几乎都成为臺湾电子产业的掌舵者。当年为了国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呐喊的年轻人,如今鬓发已白,竟然又再度见证了臺湾面临地缘政治上最现实的考验!
导演 │ 顾雪
製片 │ 沉坚航
教育家干化戈,清华大学博士,从事教育二十多年。
他认为教育可以打破学科,打破年纪。并且能在五到六年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内容。
从湖南农村来北京务工的多子女家庭里的李晶晶;妈妈未婚先孕的王小纯;爸爸因为车祸残疾, 妈妈在孩子出生之后便离开的王天雨;三个人应徵来到北京,接受干老师的教育。
三个孩子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他们努力适应但倍感压力。而此时干老师也发现了他们因为原生环境生长下的各种问题……
导演 │ 叶炳均
导演、製片 │ 杨欣蕾
阿弟生活在边陲小城,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因遭受家暴在十年前选择了逃离。缺少家庭温暖的阿弟,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着亮光。
阿弟热爱着他的鬼火,鬼火摩托和小伙伴代替了家人陪伴在身边。至于穿女装,年少的他还无法言明其中理由,但看到变美的自己得到别人关注,他感受到的快乐是最真实的。相比别人的鄙视与谩骂,他更怕被无视。在阿弟决定走出小镇谋求出路时,失联已久的母亲联繫上他,希望阿弟去她的城市生活,阿弟必须审视身边的一切,最终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
导演 │ 解修远
製片 │ 肖龙
88 岁的足爷在河滩上放养着 10 头牛,其中那头 16 岁的老牛,足爷说是王母娘娘赐给他的,自从买了牠来后,家里就事事都顺了,孙女上大学也多亏了这头牛,他多放一天牛,这头老牛就能多活一天。孙女怕他摔倒,让他把牛卖了,足爷总笑着说不急不急,孙女只好让母亲春琴陪着爷爷放牛。而春琴觉得放牛收益不高,不如让她出去打零工。父女俩的分歧越来越大,就在这时,河滩里突然轰隆隆开来一辆辆土方车,一车车石头倾倒在足爷放牛的河滩上……
导演 │ Louis HOTHOTHOT
製片 │ 赵佳
身高 1 米 83、体重 200 公斤的女巨人 Laurel Burns,从美国移居北京。她梦想在这里重启自己的演员梦。后来,新冠病毒封锁了北京,Laurel 也失去了工作和演出的机会,生活一夜之间跌入谷底。孤独感也日益侵蚀着她。
Laurel 开始放纵了自己的食慾和性慾。吃各种各样的东西,和各种各样的人约会,无论是已婚的、恋足癖、被包养的男孩、愤世嫉俗的维族青年、渴望移民的公务员⋯⋯他们短暂地安慰着彼此,天亮之后又分道扬镳。
新冠疫情结束了,世界已不復从前。Laurel 的梦,又将如何改变呢?
导演 │ 徐盈盈
製片 │ 张新伟
在山姆的村庄被塔利班烧毁后,他和家人离开阿富汗去了伊朗,并成为难民。他 13 岁时用打工攒下的 120 美元向西穿越了 8 个国家最终逃到了伦敦。一路上,他躲过子弹,躲过集装箱,在船沉了之后拼死游到了希腊。山姆到达伦敦许多年之后,我们相爱了。但是山姆始终摆脱不了那段回忆,也忘不了路上的那些人。在一切发生了十年后,山姆决定和我一起重走那段路,以此直面未来。
导演、製片 │ 陈洁瑶
祖钧住在位于海拔1200公尺高的部落,村民以种植高丽菜为主,是个典型泰雅高山部落。在同龄里,个子异常娇小,身体里却藏着原住民的老灵魂,因为没离开过部落的他,一直活在泰雅文化里,祖钧家是部落少见的健全家庭,爸妈勤劳经济稳定,但面对高中后,必须下山唸书,祖钧开始徬徨。子宁的部落靠海,跟导演同部落。无父无母的她,从小在育幼院长大,国中被伯父接回部落后,希望自己也像「原住民」。敏感的心,用「中性」的外表伪装。
导演 │ 孙国虎
製片 │ 史晓桉
正处于青春期的陈子心、陈可心姐妹,是一对自幼学习越剧的双胞胎,父母为了让她们接受更系统的越剧教育,想将他们送去专业越剧团学习,为此,他们付出了许多努力。
生长激素
身高,是成为越剧演员的第一道门槛。为了改变遗传身高,父母选择给她们注射生长激素,这看似非人道,但在考生中早已习以为常。除快速长高的目的外,这更像是一针家长实现自我教育理想的强心剂。
合同与学历
小百花剧团,是中国最好的越剧团,也是成为顶级越剧演员的必经之路。但若选择进入小百花,需与剧团签订了长达 15 年的服务合同,并接受仅有中专学历等条款。父母权衡后,最终无奈地接受了合同。入学后一年,剧团面临企业制改革,传统戏曲文化日渐衰败,未来前景淼茫。
竞争与机遇
进入青训班后,同学们看似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家庭背景与社会关係早已在悄无声息中影响了她们的发展。姐妹俩讨论着各自的竞争对手,同学、家长、老师与剧团为聚光灯下的少数名额做着各自的努力,专业能力已不是唯一变数。随着扮演的角色不同,姐妹俩开始形成不同的性格,对世界与未来的看法也开始产生变化⋯⋯
导演 │ 卢盈良
製片 │ 陈玺文
製片 │ 李佩禅
这是关于臺湾原住民性别少数 A-DJU 的故事,A-DJU 原本是排湾族女性友伴之间的暱称,类似「姐妹」之意,近年部落中性别气质不符合主流期待的生理男性,也开始扩大挪用这个词彙,他们也以 A-DJU 相互称呼。
一直以来,在原乡几乎是不存在性别认同的讨论,直到 2018 年婚姻平权公投法案推动,部落中越来越多的误解产生,让她们决定为自己发声,在部落举办 A-DJU 音乐节,然而,她们就能因此顺心的做自己吗?面对生活与文化,她们又该如何面对家人呢?
导演 │ 李婉贞
製片 │ 王奂筑
臺湾曾经到处可见政治领袖塑像,密度之高,世界罕见。1990年以后,政治形势改变,塑像被陆续移除。有别于其他国家完全毁坏不再被崇拜的塑像,臺湾把其中近三百座废弃的塑像收留在一个小镇公园内。无论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艺术作品,或是大量翻模生产贩售的廉价物,已不再有人细究,可是比起仍留在原地的七百多座蒋介石塑像,至少它们暂时逃过存废问题的纷扰,靠着人们对国族历史与个人回忆的念想与好奇,苟且但偏安一隅伫立,自成一道奇幻的后现代风景。
导演 │ 黄肇邦
製片 │ 陈芷琪
正值美好年华的二十岁,却是人生最后一段时光。为了医治生命中突如其来的罕有绝症,晴晴不惜远赴德国试药,与一群来自香港的患者将全部赌注都放在「ONC 201」这款尚未被香港药物名册接纳的药物上。在人生最后阶段,晴晴努力修补疏离的母女关係,还得要面对自己的出生与成长,以及剖白真相过后,对生命的最终否定。
如果生命最终是一场苦难,那为什麽要生而为人 ?
导演 │ 黄宛露
製片 │ 张悦
2020 年,新冠疫情加速了电商经济对传统实体业者的打击,曾经的「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迎来前所未有的萧条。68 岁的大眼睛小姐姐在疫情期间依靠直播带货吸引到一批忠实粉丝,如今俨然是汉正街的时尚代言人,每况愈下的身体提醒着她,是时候直面自己的衰老,退居二线,可是团队的重担让她无法后退。70 后彭总决心在汉正街创立一个新的本土品牌,她希望改变服装行业对武汉市场的刻板印象,但创业遭遇的阻力让她屡屡陷入自我怀疑。89 年生的琴姐想要在今年的秋冬季扩大工厂的 量,让生意上一个臺阶。她不愿意缺失对 7 岁女儿的陪伴,但经营工厂日益增长的压力让她常常顾此失彼。
故事围绕着这三位女性的处境和成长展开,讲述她们如何实现对各自困境的突围。
Get daily insight and update containing tips, skills for your creativity
Zero Spam. You Can Unsubscribe An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