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 FERNS 曾製作过加拿大最优秀的获奖节目和独步全球的媒体活动。作为「提案大会」的创立人,他在国际间展示了此形式的标誌性意义。此外,Pat 在他的故乡加拿大被誉为「独立製作之父」,并于2005 年因其对产业的贡献而被授与加拿大勋章。
Pat 与其创办的Ferns Productions Inc. 製片公司致力製作优质纪实短片系列集、电影长片、电视剧情片。其重要作品包括:澳洲与加拿大合製,四小时长的《库克船长的热情与探索》,该片赢得加拿大双子座奖。随后,Pat为加拿大广播公司「事物的本质」节目製作三小时长的《达尔文的异想世界》,该影集为澳洲与加拿大合製。《达尔文的异想世界》获得极高评价,在中国获得被誉为「科教影视作品奥斯卡」的中国龙奖之「银龙奖」。该製片公司也为德法公共电视台(ARTE)製作了五小时版本。
Pat 的最后一部作品《聆听虎鲸》(暂译)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电影奖的最佳纪录短片奖和自然无国界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海洋生物影片奖。《鲸鱼对话》(暂译)这部加德合製的影片是为加拿大广播公司、ZDF、3SAT 和ARTE 製作的。为拍摄此片,製作单位出动三艘尖端科技船队,探索航行两年,以研究虎鲸的语言。
Pat 的製片公司亦受美国Arrow Productions 製片公司委託,由Pat 担任《1941:美洲新历史》(暂译)影集之监製。这部影集是长达八小时的剧情式纪录片。他也为多伦多Holgate Production House 製片公司的纪录长片《中国的转型奇蹟》(暂译)担任製片。
Pat 曾为国家地理频道《打造人工鱼礁》(暂译)纪录片筹措资金;并负责撰写与製作《中国好莱坞》纪录片。本片由中国的凤凰卫视领客文化,与法国电视五台合资製作。
二十一年来,Pat 持续担任以色列纪录片行销平台CoPro 国际顾问,亦担任深圳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製作人年会(CICSEP)、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提案大会(GZDOC)之国际顾问。他也为CNEX 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服务十三年了。
在义大利国家电影学院获得创意製片硕士学位后,Stefano Centini担任编剧和製片助理与MTV和FOX等国际公司合作,获得了专业经验。后来他移居巴黎,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完成了中文语言和文化的硕士学位。移居臺湾后,他首先入读了国立臺湾艺术大学,现在他居住在臺北,担任剧情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导演和製片人(包括与Netflix、HBO、国家地理、BBC的合作)。
他与廖克发共同创立了蜂鸟影像,该公司发行了第一部在臺湾电影院上映的马来西亚主题的纪录长片《不即不离》(2016),该片入围釜山影展Wide Angle单元,并在新加坡电影节中获得观众奖,他并参与了香港热门电影《十年》臺湾版的製作,该片在欧洲和亚洲的各大电影节放映。
2018年他创立了Volos Films,这是一家致力于将亚洲新进独立影人与国际人才连结,并将国际合製引入臺湾的製片公司。Volos正在进行的製作包括各种类型的电视纪录片、纪录长片、电视剧以及剧情片。Volos Films的作品包括《南岛起源:航返原乡》(2022年金钟奖三项大奖)、《神人之家》(2022年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首部菲律宾-新加坡-臺湾合製的《In My Mother’s Skin》(2023年日舞影展午夜单元)、《明天比昨天长久》(2023年柏林影展新生代单元)和Felipe Galvez的《The Settlers》(2023年坎城影展一种注目单元)。
Stephanie MCARTHUR是一位独立纪录片顾问。Stephanie MCARTHUR曾任加拿大Hot Docs国际纪录片影展的产业节目策划经理。除了在2008年至2022年期间管理Hot Docs的产业与市场活动,Stephanie还负责监督Hot Docs的新锐导演及Podcast计画。她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培训、和支持来自多元背景的新锐创作人和影片上。
Stephanie也与世界科学与纪实製片人大会密切合作,负责《Close Encounters》策展以及该机构的新锐製片人奖学金计划已有十多年的时间。Stephanie最近为安大略科技大学设计了两门学程,并正在撰写她的第一部小说。
做纪录片也有四十年了。过去二十年,我几乎都待在亚洲,跑了香港、新加坡、南韩及中国大陆(彼时我为中国最大民营纪录片製作公司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LIC-BCBC工作)等地。大部份时间,我投入在原创製作、或将作品”改编”为国际版本,以及教学训练。
1983 那年我开始拍纪录片。1986 年,西方的纪录片团队首次获准进入内蒙古拍片时,我是那次工作小组的一员。自此,我在亚洲重编了四十多隻纪录片,其中包括《解密紫禁城》(国家地理频道—国际,2009 年获观众票选为第一名纪录片)、《北京历史》(暂译)(BBC Worldwide)、《武当山上工夫龙》(暂译)(国家地理频道——国际,获纽约电影/电视节铜牌奖)、《中国航天英雄》(暂译)(探索频道亚洲,获亚洲电视大奖「高度赞赏」奖)、《韩国最夯:Rain》(暂译)(探索频道亚洲,亚洲电视大奖决赛)、《韩国最夯:金妍儿》(暂译)(探索频道亚洲,获2010 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导演亚军与其他两项目)。大陆桥的原创作品包括《飞虎传奇》、《中国金丝猴》、《盲猴岁月》、《中国天鹅湖》、《最后的小火车》等。近期项目包括与欧洲广播公司进行有关《潮汐》(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爱尔兰)、《桥》(德国)和《羊》(德国)的国际联合製作。我其实也有创作型的纪录片产出,例如,我参与的製片与编剧作品《罩袍下的世界》就获得2014 年国际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
在没有开发或製作纪录片时,我享受投身于世界各地的培训计画。我曾在IDFA、IDFA 学院、Hot Docs、Sunny Side、Greenhouse、Baltic Forum 和Dragon Forum 担任培训讲师,并在韩国、日本推动多项培训计划。我亦在「跨越边界」(Crossing Borders)担任七年首席讲师,这是个集结欧亚各地电影人的国际性长期培训计画。此外,荣幸之至,我已和CNEX、CCDF 合作十三年,至今CCDF 仍是我每年的年度大事。
王淼(导演、製作人、剪辑师)出生于北京,现居住于纽约。在多文化以及多语言的环境下,王淼对不同文化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欣赏。她专注于製作人性化的故事。以创作来呈现出各种人的观点。她持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以及帕森设计学院设计和电影的学位。她曾和知名平面设计师 Stephan Sagmeister 和传奇纪录片和纪录片专家 Albert Maysles 学习,在他们的陶染之下,王淼不只对美术设计非常敏锐,更可以细腻的观察人的行尾举止。这些都帮助她在日后成立了 Three Waters Films。她在之后製作了《寻岸》以及《北京出租车》两部纪录长片 ,《寻岸》、《北京出租车》以及短片 《黄牛山》 曾在超过200个电影节进行放映,包含了在全美剧院放映、全国播放、和在各大影音频道拨出。《寻岸》以及《北京出租车》在世界各大知名影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王淼曾获得 Impact Partners、日舞学院、杰罗姆基金会、纽约州艺术委员会、翠贝卡电影学院和 Women Make Movies 的奖金,她亦是奥斯卡影艺学院的成员。她目前正在进行一部纪录长片的后期製作,该片探讨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最高法院诉讼,该诉讼为一场平权行动带来了终点。
独立影像工作者,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主修新闻摄影。曾任公视副总经理、国际部经理、新闻部经理、纪录片平台召集人以及CNEX、民视、超视、宏碁网路集团多项管理与内容製作职务,主责新闻、纪录片、国际事务等业务;创设「民视异言堂」、「公视主题之夜」等节目。早年担任纽约世界日报记者、香港亚洲週刊编辑。曾任世界公视大展INPUT、国际电视艾美奖、亚洲电视奖ATA评审、日本赏Japan Prize评审团主席。纪实报导与纪录片荣誉包括美国George Foster Peabody Award, Cine Golden Eagle Award, 加拿大Banff Rockie Award,新加坡亚洲电视奖与台湾电视金钟奖等。
CNEX 视纳华仁联合创办人暨执行长,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她致力于发掘人才,支持和推广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化。陈玲珍女士监製和製作的电影和纪录片达数十部,其中纪录电影包括获得威尼斯影展地平线最佳纪录片的《1428》,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音乐人生》、《街舞狂潮》、《大同》,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评审团大奖《少年小赵》,荣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新人单元评委会大奖、并入围圣丹斯影展世界纪录片单元的《塑料王国》,以及获得FIRST 青年影展最佳纪录片的《棒!少年》,2021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国际影展开幕片《四次旅行》,等等。
CNEX视纳华仁联合创办人暨製作总监,参与50 部以上纪录片、电视纪录片与纪实节目的企划製作、编导,代表作如《反对者陈独秀1879-1942》(2012) 、 《冲天》 (2015)、 《传家本事》第二季总导演(2017)、《万物滋养》总导演(2018)等。2020 年甫完成新作圣严法师纪录片《本来面目》,同年获选担任奥斯卡影艺学院会员、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选片委员。
张所中是一位入围艾美奖的电影工作者,也是Meerkat Media Coop的成员兼业主。他的作品作品曾登上《纽约时报》、《时代杂誌》、《国家地理》、美国公共电视、《大西洋月刊》、日舞影展等媒体报导,并在戏院上映。他的纪录片长片作品包括《BRASSLANDS》(导演)、《毒枭文化》(剪辑)和《来自密克罗尼西亚的美军》(製片/剪辑)。他曾担任入围艾美奖的系列节目《Sesame Street in Communities – Talking About Race》的导演,并在奥斯卡入围的纪录长片《黑钱》中担任剪辑师。
由他製片及剪辑的作品《Kora: A Circle Life》荣获2019年Hot Docs影展之最佳纪录短片奖。近期执导获皮博迪奖的PBS 电视节目《Ar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第十季之北京单元;并于Henry Louis Gates主持之迷你影集《Making Black America》担任剪辑师。张所中是亚裔美籍纪录片工作者组织(Asian American Documentary Network)的领袖团队成员,并入围2019年纽约纪录片节「40 Under 40」值得期待的电影工作者名册
程十卉,现任CNEX内容监製及合伙人。曾任职中央电视台、BBC英国广播公司伦敦总部、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和製作公司担任高阶管理职。其监製、製片的纪录片作品曾在中国国内外屡获奖项,包括2009年芝加哥电视节人物传记类金奖纪录片《末代皇帝溥仪》;2011年罗马电影节和2011年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展映纪录片《临刑会见》,该片亦在英国BBC播出。在纪录片领域工作逾十年后,十卉曾转战综艺领域,担任监製及製作人职务,主要综艺作品均为央卫视週末黄金档和新媒体平台S级节目,包括:央视一套《信中国》;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一至四季;四川卫视、哔哩哔哩《咱们穿越吧》一至四季;优酷人文纪实综艺《念念青春》等。
彭文兰是定居于伦敦的独立製片/导演,九零年代开始于央视担任英语节目製作人,製作了中国第一个新闻评论调查节目《焦点访谈》。回到英国后,她先于中央资讯中心(英国政府媒体部门)担任UK Today 的製片人,并曾于1991 年入围纽约影展。接着于BBC 担任数个中国纪录片影集製片人,包含分为三系列讨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中国》(ITV);以大英帝国为主题的纪录剧情片《隐密的王国》(BBC2);以上海为主题的《China Close-Up》 (BBC2) 等等。彭文兰长年担任BBC 及英国和欧洲的工作坊讲师,并经营以製作纪录片为主的公司Sinoscope,多年来也製作了许多由中国前往英国拍摄的电视剧和剧情片。其中包括: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央视连续剧《孙中山》以及十二集的纪录影集《大国崛起》。
冯都为荣获艾美奖的独立纪录片製作人,于2022年担任日舞製片人工作坊讲师。她是奥斯卡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兼职教授。冯都执导并製作了奥斯卡入围作品《密语者》,该片在2022年的翠贝卡电影节上竞赛首映,并获得了八个国际电影节奖项和在15个以上国家的发行播映。她亦执导了由美国公共电视特别节目《港湾》,该片并请到知名音乐家马友友特别担任单曲配乐演奏。
冯都以不同的身份参与了13部纪录片的製作,曾担任製片人、导演、和监製等各种角色。她的製片作品包括《我们在黑夜的海上》(2022年),该片在釜山国际电影节获得特别提及奖;《旷野歌声》(2021年),在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获得金亚历山大奖提名;《孔子梦》(2019年),在卡罗维瓦利国际电影节展获特别评审团奖和中国电影纪录片学院奖。《寻岸》(2017年),在美国西南偏南电影节获得特别评审奖,以及《我只认识你》(2015年),在广州纪录片节获得三项大奖,不仅成功在中国院线发行,并因影响力倡议活动,推动了政策改革。该片更于2019年荣获DocImpactHi5奖。
冯都为2007年的日舞影展特别评审奖得主。另外,由她联合製作的《南京》不仅入围奥斯卡,更荣获皮博迪奖和日舞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该片一度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票房纪录。
凤兮是一位在中国出生、以蒙特娄为根据地的加拿大籍电影剪辑。缘着在中国、加拿大及法国的生活经验,她以独特的方式融合文化和艺术面的敏感度。凤兮曾担任好几部获奖纪录片的剪辑,例如《千锤百炼》、《Clebs》、《魂牵梦屋》、《凯蒂蓝调》。她的作品曾在柏林影展、坎城ACID、日舞影展、真实影展、加拿大国际纪录片影展、Art of the Reel等着名影展上首映。凤兮亦担任过 加拿大国际纪录片影展、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和CCDF等影展的剪辑指导。
Get daily insight and update containing tips, skills for your creativity
Zero Spam. You Can Unsubscribe An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