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 李刚龄
製片 │ 许怀民
1949 年,二战结束之际,有一批人跟着蒋介石因战乱来到臺湾后,一直单身着,住在一种叫做单身退员宿舍的地方,他们始终相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去,然后 .. 就这麽住了下来,直至今日。他们的灵魂在不宽却深邃对台湾海峡飘流着,不知道老家的父母或妻儿是否还活着?直到开放两岸探亲后,得到的答案是几人欢乐几人悲⋯⋯。这是大时代下的被迫移民,快要消逝,他们的故事,透过一位背老兵骨灰回乡的人,编织出大时代的豁达与无奈。
导演 │ 张楠
製片 │ 祁郁、陈奕松
西元 2018 年,中国人再筑长城。北方群山中,一段因抗日战争而驰名的喜峰口长城,在残破殆尽之际迎来了一支由无名之辈组成的施工队伍。从官员、工匠、农民到渔民,每个人对所修这段长城都充满不同的理解。长城脚下的渔民李志超一家与贾长月一家,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外来者」,而在长城大修的拆迁疑云之下,李、贾两家不得不同气相求。古建工程师朱新文半生小心谨慎,他带领施工队租住在李家,开工后遭遇到贾家的诸般阻挠。面对绝险的施工环境和来自同行的质疑,他不得不克服难题,证明自己。长城以内,出岸镇的王立山一家世代经营砖厂,为故宫、长城烧制「御用」城砖。王家父子在生意上矛盾重重,令王立山倍感砖厂后继无望。借喜峰口工程採购长城砖之机,王立山对儿子进行了一次考验。
导演 │ 金行征
製片 │ 张超
影片记录七位没有手臂的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当下真实生活状态。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悲剧,但他们在逆境中不甘示弱,迸发出昂扬向上的勇气和力量,用自己的口与脚去争取更有价值的收穫与成就,并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自尊。最后,七位无臂的艺术家,为回馈与报答社会,他们主动义卖自己的作品,共同筹资在云南贫困山区建了一座楼——七子楼。
导演 │ 韩萌
製片 │ 杜海
距离北京 40 公里的廊坊市是中国空气最汙染的城市之一,为了保障北京的空气品质,廊坊承受了巨大压力。李局长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争议性的政策治理汙染。同时,作为一位敢言的地方官员,他出版了三本雾霾题材小说。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一个城市治理雾霾的过程中权力机构和普通民众之间、利益和代价之间的力量博弈。
导演 │ 卢盈良
製片 │ 李建良
我哥阿志,十二岁通灵,从那时开始在家帮人问神办事,我对他的质疑也从此而来,因为许多信徒得到了帮助,而他却一直无法摆脱困顿的生活。我好赌成性的父亲,相信神明会开明牌给他,我虔诚祈求身体健康的母亲,身体却每况愈下。长年来的无力感,让我很早就疏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直到投入纪录片工作,当我不断的在理解别人的生命时,我常常反思到自己身上,为何我不试着去理解自己的哥哥?而我的家人,又将如何面对我的回归与质疑?
导演 │ 王申
製片 │ 赵佳
镜头追随一块白色大理石,记录它如何在希腊矿场被切割採出,运往中国。又在中国工厂被製成希腊式旅游纪念品,再经世界商品海洋城市「义乌」被贩回圣托里尼,由至此拍婚纱的中国夫妇购回国陈列在自家的希腊式洋房中。在顺着国际贸易的食物链折返航行的过程中,这块石头好似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重走了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奥德赛之旅。
导演 │ 陈英尉
製片 │ 李敏芝
「实践自由」—— 是传统工笔画艺术家石家豪的信念。石家豪在香港出生及发迹,游刃于国际当代艺术巿场,事业处于第一个高峰时,却已预视未来创作的局限。矛盾的性格,令他置身两极之间:传统与当代、巿场与创作自由、个人与社会。这些年头,在充满张力的香港社会,石家豪如何选择他的创作路?
导演 │ 罗苡珊
製片 │ 吴璠
2017 年的融雪季,失联 55 天的臺湾登山客梁圣岳与刘宸君在尼泊尔的岩洞被寻获。宸君已离世,而倖存的圣岳打破受困天数的世界纪录,引来各地媒体採访。圣岳带回宸君的遗书,宸君在一封信中交代我不要过度悲伤,并学会爱人。于是我拿起相机,与圣岳一起面对宸君的遗愿。然而,这个心愿却随着我回到校园、圣岳展开新工作而产生变化。在雪融季节,有些事物重见天日,也有些事物顺着雪水流逝;事件过后,我们该怎麽带着记忆走向未来?
导演 │ 周浩
製片 │ 贺珊
三位山村里的姑娘,儿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面临的问题将越来越现实,有人 15 岁辍学在外打工,有人继续求学……数以千万计的,来自中国农村的年轻人们,他们的世界,也许是第一次被这里长时间完整地记录。
导演 │ 许慧晶
製片 │ 梁圆
北京市郊一群孤儿和问题少年在 70 岁老人的带领下训练棒球。马虎的到来打破了球队的宁静,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成了队员和教练的眼中钉。一场大火,北京清理了几百万人,棒球基地也被限期搬离。半年后球队将代表亚太区参加美国世界级少棒比赛。他们能否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突破自我?未来孩子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导演、製片 │ 龙淼渊
孔子死于 2497 年前,但他的金科玉律仍然被继承发扬。孟老师人到中年发现来自臺湾的生命之光,她毅然抛家捨业,东北杀到岭南,在深圳开学堂,教授儒家经典,兼营学贯中西,为广大无法信任主流教育系统的中国家庭提供替代方案。没成想孟的江湖地位迅速攀高,但树大招风,她的学堂违法被驱逐。孟老师苦思冥想,这次,她看到的学生是零到三岁的婴儿。
导演 │ 德格才让
在他的前世,他是她的丈夫。在今世,他是她的孙子,他是同一个人。
在她的前世,她是他的妻子。在今世,她是他的奶奶,她是同一个人。
今年他们的年龄加起来一百岁了,他们在同一屋簷生活着。
导演 │ 莎韵西孟
製片 │ 郭郁浓、洪颂茹
爷爷 Wilang 离世后,奶奶 Yabay 无法面对先生的死亡,又无法接受未成年孙女未婚生子,迟迟不接受孙女回家。儘管在家人的陪伴下,奶奶这一年里始终无法摆脱丧偶的沮丧与忧伤。Gaga(泰雅族传统惯习)环扣着这一个泰雅族家庭的日常,泰雅族人们透过 Spi(梦境)与祖先藉以连结,并获得生命的启示。于是在这一位家族精神领袖逝世后,导演的家人们轮流梦见他的归来。
随着时间过去,我们还是继续做着有爷爷身影的梦,就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与我们生活着。
导演 │ 陈长清
製片 │ 郭恒奇、于莹莹
北京宋庄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家聚居区。影片拍摄已近 5 年,全片以顾桃为第一主人公,以四个人物当下的现实境遇与状态展开多线叙事,这些人物的故事与命运互为交叠与关联,使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一幅这个时代的「世态众生相」,且能准确感知他们遭遇的强大的现实洪流……影片想要探究的是,作为自己所在时代的「警世者」与「先知」的艺术家们和善于将别人的现实生活搬上银幕的纪录片导演,在坚硬的现实面前、荣誉与光环的背后,他们有着怎样真实的命运与故事?
导演 │ 顾桃
製片 │ 高巍
本片是一部民族题材纪录片,在中国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呼和浩特拍摄,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呼可夫拍摄一部利亚特萨满的纪录片长达八年,他感受到祖先对他的训斥,他在酒后嚮往自由,感受孤独⋯⋯。父亲的离世让乌日根的精神世界崩塌,他思考重新回到自由的草原,他笑着看着远方,怕琴声停下父亲会更远⋯⋯。苏和独自一人从草原来到城市,舞臺上耀眼的灯光,还是无法消除他的孤独感,他的孤单在日常的歌声和经营里⋯⋯。
这个城市有晴,有阴,有青春,也有忧鬱……。
导演 │ 刘晓蓉、潘崇恺、李刚龄
製片 │ 刘晓蓉
「接班那一刻,面对的不再只是对传统产业的爱,更多是挣扎在再现或创新、传承或不服从、一次又一次的抉择」。台湾六七年级生,一个被称为「草莓族」与「沉默者」的矛盾青年世代,传产被说没希望、父执辈的辉煌无法再複製,他们要面对的,是最硬的接班问题。本系列将呈现受到美、中、日在台生根发展的传统产业,并从接班者口述与追踪,纪录台湾面对在地化呼声、複杂地缘政治、及全球化竞争下的发展思维与年轻世代告白。
导演 │ 郑灏勋
製片 │ 杨紫烨
过去约莫五年来,我与我的伴侣 Akashi 已经历过五次流产。我们鲜少与亲友提及这个过程。第一次流产后,我们很快地寻求医疗协助、尝试人工受孕,包括子宫内授精与体外授精,但这些努力从未得到回报。
2018 年,我们面临一个难题:这会是我们最后一次尝试体外授精吗?我们早已经历这个过程无数次,承受了太多肉体以及情绪的压力。儘管如此,她坚持要再试一次自然的方法。对她来说,体会怀孕的喜悦是她的一切。作为她的伴侣,看着她追求那让她幸福满足的母亲身份,我只能支持她。
导演 │ 王磊
製片 │ 林家亿
皮村是一个城中村,住着来自全国各地接近 3 万名的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孩子,他们用双手建设着北京。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住在皮村里的 4 个人的故事——文艺爱好者、小学生、即将冲破重重阻碍步入婚姻殿堂的姑娘,以及走在讨薪和追求爱情之路上的年轻人。谨以此片,记录当下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们炙热的青春,和梦想。
Get daily insight and update containing tips, skills for your creativity
Zero Spam. You Can Unsubscribe An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