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尹航
製片 │戴宇新、王誠
因為長久以來的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中國長江及相關水域的魚類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為了保護和恢復魚類資源, 2020 年,中國政府開始全面實施「十年禁捕」、「漁民上岸」 等政策。在安徽省蚌埠市,淮河上漁民們的生活因此發生了巨大改變。
居住的漁船被政府銷毀後,漁民們被迫上岸。他們失去了居所, 也缺乏謀生技能,而政府給出的補償措施並不合理。於是,漁民們起訴政府。在打官司的同時,他們開始適應新的生存環境。
漁民劉繼濤有點理想主義。他想通過拍攝抖音視頻成為明星, 但其實只是自視甚高。他掙不到錢,生活的重擔就全都壓在了妻子王月琴的肩上⋯⋯上岸的三年裡,劉繼濤經歷了事業失敗、 親人離世、婚姻嬗變、家庭離散,而世事的浪濤還在繼續,推著他洄游向生活的更深處⋯⋯
導演 │ 孫義杰
製片 │ 林贊
本片將鏡頭對準了大涼山深處為籃球夢想展翅的「黑鷹隊」孩子們,影片圍繞幾位球隊成員展開,聚焦大涼山留守、聾啞兒童,為觀眾呈現大涼山真實山村和少年成長中的心路歷程。鏡頭透過國內外訓練強度與品質的反差,鄉村家庭的投入限制、 教育機會及素質的不均等方面,看到少年們面對人生選擇的階段性迷茫,更近距離凝視困境之下少年苦悶、掙扎及對夢想的期許。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一場又一場向上流動的人生賽事。
導演 │ 賈雨翔
製片 │ 鄧芷瑩
五十三歲的黃彥紅因為一場不幸的婚姻,在異鄉農村度過了 17 年的悲慘生活。2021 年冬天,她終於逃離老公,來到她眼中的大城市鄭州。她渴望在這實現她心中埋藏多年的一個夢想—出版她匯編多年的書籍。雖然這些書在常人眼中不過是一些過時的名言合集,但對她來說,這些文字就如同她喜愛的小說《珍貴的塵土》中,清潔工夏米收集的金粉一樣,是和生命一樣重\要的精神財富。於是她努力奮鬥,找尋著文字中那些令她嚮往 的自由與幸福。
導演、製片 │ 陳碩
別樣幸福城,雲南省昆明市住宅樓盤,四號地塊因資金鏈斷裂而工程停滯(爛尾)。
至 2020 年,爛尾七年,加上疫情導致的經濟窘迫,眾業主不想繼續被動等待,嘗試借助輿論造勢來推動當地政府復工。
四川女人陳艷春,帶著六歲的女兒牽頭入住爛尾樓,並在社交媒體發佈記錄爛尾樓生活的短視頻,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和跟蹤報道,政府迫於壓力成立專項小組推動項目復工。
業主們和政府及各債權方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複雜博弈,以爭取別樣的幸福。
導演 │黃肇邦
製片 │陳芷琪
這是三位年輕香港女性與罕見腦癌搏鬥的歷程。Ivy 病重時,男友 Asvin 得知實驗中的藥物 ONC201,可惜已經太遲。二人於病房結婚一個月後,Asvin 便要為 Ivy 舉行葬禮。Ceci 確診時未滿 20 歲,母親亦難以接受。父母離婚後,母女搬進祖母不過五坪的公寓。獲 Asvin 告知新藥後,她與母親押上全部希望往德國接 受治療。不久其身體出現抗藥性,醫生停藥的建議與宣判死期無異。二人剩下的藥物轉贈 Clare,這也是她最後希望。接受治療至今已三年,她雖活下來但未來一片茫然。面對死亡,人要為自己或至親上怎樣的一課?
導演 │ 溫德川
製片 │ 霍建中
「成都視障者互助協會」會長張世維一直在做盲人公益,並且組建了一支盲人樂隊。馮懿萍的女兒小時候因病雙目失明,馮 懿萍離婚後與張世維相識相戀。與張世維的沈默寡言不同,馮懿萍的性格一直像一個少女。兩人婚後不久,張世維被檢查出患有肝癌,於是馮懿萍就接過了丈夫的重擔,繼續為盲人公益奔波操勞,兩人的晚年愛情也更加甜蜜。
導演、製片 │黃令華
製片 │ 陳昱睿
沿著臺灣西岸順行,三個來自他國異地的女子,二十多年前來到西濱漁村「白水湖」,她們因為婚姻來到這裡,落地生根。
曾以為嫁到的是繁華都市,期待「更好的生活」,經濟結構轉 變而被迫留在漁村,轉眼間,卻都各自為了家庭跟年邁長輩而獨自拚命生活。臺灣西濱漁村人口疏落,海水倒灌驅走了年輕 一代,只剩移民而來的她們,對彼此陌生卻又相互扶持。
生活種在地貌裡,二十多年前的記憶則成為每日悶頭幹活的依靠,往昔的感官記憶,是味道、濕度、暖陽與清風。喀喀、喀喀, 蚵殼敲打發出清脆的聲音。感官的刺激造起回憶之屋,勞動的恍惚偶爾帶來精神的抽離,記憶成為避難所,接納短暫從責任 裡脫逃的人,在反覆採蚵勞動、清掃煮食的日常裡,就像從蚵架落下的日陽,讓異鄉人想起孩提時乾曬的穀物。有時候記憶會從縫隙乍現,像遠處來的呢喃,日子綿長,她們寫在社群、 說成日常、收進沉默。
導演 │王曉凡
製片 │ 李沫筱
「為什麼給男的分不給女的分?」、 「我就是要爭口氣」、 「生為女性是原罪嗎?」 這是她們的話,一種追求平等的樸素要求。
在中國農村,女人失去土地、房屋是普遍的,但也是更不被看見的。政策、村規、傳統、親情、婚姻、身份,像麻繩一樣糾纏在她們的生活中。她們嘗試維權,法律卻出現了空白;她們不甘作罷,卻因此成為整個家族乃至整個村莊的「敵人」。
影片通過對中國不同地區的三位女性及其家庭的紀錄,展現父權制度裡女性在失地後的困境與掙扎。農村女性失地問題是中國在追求男女平等及婦女解放過程中的一個盲點。
導演、製片|陳世鑫
導演|吳康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後,洞庭─鄱陽湖流域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僅剩江豚。
一群昔日的漁霸在 2016 年開始轉型與志願者合作,成立協巡隊開始保護生態,每日巡護,清查非法漁具,同時也成為了同行 口中的「叛徒」。為了保護自然資源,政府決定開始長達十年 的「禁漁」。而這也徹底改變了千千萬萬漁民的生活,舊的生 活方式即將改變,人如何從一個資源的索取者,轉變成保護者與更新者 ?
導演|蘇家榆
製片|陳芷琪
阿祥天生四肢殘廢,雖然遭受能力歧視,但仍選擇活出更好的 自己。他跨越貧窮,成為了平權先鋒,獲得香港人道年獎及政 府頒授榮譽勳章。
如今,他晚年所面對的是任何人也無力控制的「死亡」。他用 盡每一口氣,堅守「自主生活」原則,為同路人爭取醫療制度 內的人道權益。
阿祥離世之前剛開展了一項香港前所未有的計劃:要建立一所 由殘疾人士運作、為所有人服務的「傷殘人士就業圖書館」。 他的一生充滿奇蹟,同時展現香港殘疾權益的變遷。
導演|薛雪
導演、製片|塔里克
在北京的中心地帶,一位正在用腳作畫的人,一副水墨工筆畫其味無窮。
令人驚訝的是,儘管他身體傷殘,仍可以自給自足。不僅實現 個人生活自立,更實現了經濟的獨立。他每日穿梭於整個城市 到同一個地鐵站—他作畫的地方。這是一個即使身處逆境也堅持夢想的自強哥的故事。
在跟進主人公生活的同時,籌備他的個人畫展。這個畫展意在打破人們對殘疾的固有印象。將他視為藝術家,而不僅僅是傷 殘。他努力克服一切障礙,打開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導演、製片|林晨暉
製片|Micah FINK
徐教練是希望小學教語文的志願者老師。三年前的一次縣級足球賽上,他帶領的球隊引起了全國教育界的關注。新一輪的比 賽在即,他建立了一個足球之家,希望他的隊員能多補充營養,加強鍛煉。13 歲的謝婧瑜希望有天能成為像老徐一樣的足球教練。15 歲的吳道燕是元寶球隊的前隊長,情竇初開的她在日常訓練中屢受老徐的批評和苛責。對足球,她們都存在過懷疑,被動地熱愛。除卻「支教老師」溫情、奉獻的印象,徐教練對足球隊的女孩訓誡苛刻,有不可置疑的權威。而老徐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介入者,堅定之外,他有自己的脆弱、疑慮和歉意。
導演|戴薇
製片|張子祥
馬祖島上唯一的體育館,頂樓的鐵皮屋裡有一群聽著軍營裡的哨聲起床的角力選手。
影片圍繞馬祖角力隊伍,透過返鄉的教練、先天劣勢的兄妹、 對未來充滿困惑而行為脫序的青少年、透過角力和監獄中的父 親通信的三兄弟等人,講述溼冷海島上的成長故事。地理環境的偏遠,生命自身的侷限,面對「角力」這項運動,並非世人 所見的成敗輸贏。在兩岸政治情勢越發緊張的今日,他們在狹小的夾縫中看見的是怎樣的未來?
這是一個關於生命的選擇,關於困境與出口,關於堅持與毅力 的故事。
導演|訾瀚
導演、製片|王惠
二十多年前,王永芝不屈於家暴,離開貴州。出走時,經過艱難的選擇,她帶走了二女兒,留下了大女兒和 4 歲的兒子。
自此,留在故鄉的兩個幼仔成為她之後歲月的牽掛。在山東組建新的家庭,照顧殘疾兒子的艱辛,融入他鄉的艱難,在微薄 的收入中求取倔強的自立⋯⋯都無法更替內心的「痛」與「重」。愈辛苦,「重」愈深。可長大成人的孩子們面對記憶中的母親, 又該如何面對?永芝和她的孩子們,最終能否走出家暴的陰影?女人、母親,在雙重身份中,她們經歷著怎樣的困境?
導演|馮婧
製片|馬天珺
食物,不僅維繫著我們的生命,還是解決個人及社會問題的入口,更是重建人與自然關係的起點。
新冠疫情帶來的食物危機只是一次預演,但也提供了一個改變的契機,從吃開始,一群不為人知的「食物行動者」通過拯救 食物,改變了自己的處境,也改變我們的未來。
兩顆來自家鄉的杏子,一顆進了垃圾桶,另一顆則經歷了一場不浪費的旅程,並把對親人的思念和對自然的感恩傳遞給更多 普通人,拯救食物就是拯救我們自己。
導演|袁楠茜
製片|鄧芷瑩
洋洋是一個很奇怪的人。
她是一個聾啞人,但不喜歡跟聾啞人玩。
她對朋友和愛人很溫柔,卻不懂如何跟自己的家人相處。
極限運動稍有不慎就會喪命,她不害怕嗎?
在這個追逐消費的時代,一個聾啞人可以一直低物欲地流浪嗎?
她經常給我提到自由萬歲,沒人知道她還要在路上漂泊多久,所 謂的自由有那麼珍貴嗎?
洋洋身上有太多謎團,令我想找到答案。於是我選擇跟著她一起走上重建自己的人生路。
導演、製片 │ 鄧偉
因親人涉毒被捕或是外出打工,幾家親戚十幾個孩子都同擠在阿什舅舅家共同生活,孩子們性格迥異卻天真可愛,他們在一天天嬉戲打鬧中長大。新年將至,同伴們陸續迎來歸來的父母,沒能等來母親回來的毛色作把自己從新年團聚的歡樂氛圍中隔膜出來。不久母親販嬰入獄的消息傳來,她認定這是謠言,要去見母親問個究竟。長輩們並不允許,毛色作幾經努力無果,離家出走。大家尋找到她時表弟意外去世,終究她在尋母之路上漸行漸遠。
導演 │ 黃怡
製片 │ 袁曉彬
不願再忍受家暴,決心離婚的姚亞賢抱著孩子回到了娘家。之後男方在一次探視孩子的過程中將孩子搶走。姚亞賢多次找男方溝通無果後,將自己積累的家暴證據和法醫醫院的傷情鑑定交給了派出所。派出所決定行政拘留王冬十二日。姚亞賢幾次尋找孩子無果後,只能寄希望於二次訴訟開庭可以判決離婚並且拿到孩子的撫養權。可是開庭並沒有像姚亞賢期待的那麼順利,最終姚亞賢同意跟王冬庭外協商,得以視頻探視孩子。
導演 │ 周游、張一桓
製片 │ 邵寒冰
潘美好是一位樂觀上進的年輕女性,也是一名輪椅使用者,27歲的她已經在北京獨立生活了四年。儘管她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並受到老闆和客戶們的喜愛,但她仍然面臨著別人異樣的眼神。面對生活,她依然靠著輪椅前行;面對社會,她與跟她一樣的身障人士一起前行;面對將來,她下定決心在北京立足。一個月薪 5000 左右的輪椅女孩,如何在偌大的北京紮根?最近兩年,是她事業上升的高峰期,也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轉捩點。
導演 │ 張藝馨
製片 │ 袁野
微微和秋璐,是廣西某縣城的特殊學校裡的小姐妹,她們參加了一個不怎麼被鄉親們理解的合唱團——由一群和她們一樣的聽障孩子組成的「無聲合唱團」。這個特別的合唱團,正是幾年前因為微微唱出的一聲「啊∼」,震撼了到山裡來采風遊玩的青年藝術家李博、張詠而組建的。
2018 年在首都北京音樂廳,秋璐和夥伴們用特別的歌聲讓觀眾為之動容。他們在後臺泣不成聲,「我們是最棒的歌唱者」。合唱團讓微微和秋璐變得越來越自信和快樂,走出了山溝,上過中央電視臺,交了很多新朋友。她們不再受人歧視而成為家裡的驕傲、村裡的小明星,但孩子們依然面臨輟學或早嫁的命運。兩個藝術家發現唱歌只是契機,更好的教育才能讓他們擁有更多人生選擇,於是 2019 年他們開始為孩子們轉學到北京而奔波,而伴隨而來的矛盾、不確定等等接踵而來的問題讓兩位藝術家感到困惑 : 努力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還是真正值得做的事情?這些特殊的小天才們會因為唱歌而擁有不同的人生嗎?
導演 │ 江孟謙
製片 │ 曾群芳
《島民居住可愛計畫》以北漂青年的身分尋找穩定居住的可能,探索了租屋、買房、社會住宅等居住形式,最終在「合作住宅」中看到實踐的可能,我們決定要成立自己的合作社以及合作住宅。
第二季我們將成立合作社、尋找夥伴、編寫章程等,在實體活動中推廣合作住宅也收集相同理念夥伴。同時紀錄臺灣其他合作住宅的發展與進度、聯繫國外成功的合作住宅,從中吸取經驗。在第二季結尾正式成立公用住宅合作社,跨出共組合作住宅的第一步。
導演、製片 │ 陳蔚慈
一場為了解決保麗龍問題的澎湖淨灘大冒險展開了序幕,從一開始的兩人工作室,到號召了網路上的環保鬥士們,一同踏上了澎湖的小離島,有花嶼、鳥嶼、將軍、望安、澎湖本島等、沿途進行一場淨灘的冒險之旅,而這場冒險的過程中困難也隨之而來,到底淨灘本身產生的碳足跡是不是更不環保呢?淨灘過後的垃圾又該何去何從?這些問題像海浪拍打岸邊,衝擊著這場淨灘之旅。
導演、製片 │ 王磊
因響應保護野生黑頸鶴號召而整體搬遷於此的滑石板村,村民們經過多年適應在這裡耕耘出豐富的莊稼。2001 年突如其來的野生亞洲象打破了平靜的生活,而後它們幾乎定居於此,並且年復一年地啃食著農民的莊稼,村民們一邊被政府要求保護野象但莊稼得不到應有賠償,一邊被野象威脅著生命安全,每天的出行只能依靠野象監測員刁哥的實時預警中尋找安全時機。刁哥的弟弟也在每天糾結種與不種莊稼的問題中逐漸拮据,他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絕望。
導演 │ 董鈞、閔韜
製片 │ 余雅琴
這是位於古城西安城牆腳下的醫養結合的民營護理院,這裡有百歲老人、離休老革命、大學教授、國家一級演員、虔誠的基督徒⋯⋯影片試通過長久的陪伴式拍攝復原出老年社會的公共空間模型,從對個體生存狀況的深入記錄,介入被拍攝物件的晚年生活,從「養老」問題切入對當代中國人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觀察,通過具體的人物和故事體現出人類面對孤獨和死亡的回應、思考,既有很強的問題意識,也傾注了對生命終極議題的哲學性思考。
Get daily insight and update containing tips, skills for your creativity
Zero Spam. You Can Unsubscribe Anytime